一、总体情况
(一)案例背景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领域,建筑安装行业在紫云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系统登记注册本地建筑企业300余户,其中外出经营登记建筑企业30余户。建筑行业涉及区域广、建设时间长、政策协议多,在税费征管服务工作中存在不少挑战。
2020年为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县乡村振兴局、住建局等部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外地建筑公司到紫云注册登记,带动本地经济发展。注册登记后,由于县域内工程项目有限,该部分企业几乎回到所在省份或市州承接工程项目,企业人员均在项目所在地办公。因此,该部分跨区域经营的建筑企业,在税费业务办理过程中更易产生问题及矛盾。
(二)主要事实
地域距离给征纳互动带来了一定阻碍,纳税人往往在税费业务办理、涉税业务规范性、税费风险防控均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项目登记管理方面。如存在项目预算金额不准确,建设项目信息不完整,同一项目重复录入等问题频出。
二是税费业务申报方面。发票开具、结算收入滞后的问题突出。部分企业取得工程款时,由于业主单位未及时索要发票,企业收到相关账款后未将收入作为未开票收入申报增值税;合同约定付款期限的,部分企业未按在按税法规定时限内结转收入,申报企业所得税。2023年6月,2022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结束后,系统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按户管”“跟票管”模块,推送疑点数据涉及8户跨区域经营的建筑企业,涉税业务不规范问题突出。
三是发票使用不规范。由于项目所在地通常在外市州甚至外省,财务人员为了方面,可能存在携带增值税专用发票跨规定区域问题。2023年7月,税务人员通过电话开展巡访,了解紫云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河北的项目经营情况,访谈中了解到企业已将纸质发票携带到项目所在地,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四是系统申报方面。对于部分如变更登记、逾期申报接受处罚等需下线进厅办理的业务,该部分纳税人办理成本较高。2023年8月,税务人员通过税种比对风险分析发现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22年度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两税计税收入不一致,后经分局核实是错误填报产生的错误数据,因涉及跨年度多期申报数据,需纳税人进厅线下办理更正,但企业全部人员均在外地项目建设地,两地往返不便。
(三)争议的焦点
一是线下办理的涉税业务,办税成本较高。对于纳税人逾期申报接受处罚、系统监控有未办结事项等需线下办理的业务,由于纳税人身处外地,往返办理涉税事项成本较高。
二是跨规定使用区域携带或开具纸质发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除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特殊情形外,纸质发票限于领用单位和个人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开具。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可以规定跨市、县开具纸质发票的办法。”及第二十五条“除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特殊情形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跨规定的使用区域携带、邮寄、运输空白发票”。部分跨省纳税人存在为了方便及时开票,存在跨规定使用区域携带或开具纸质发票的问题。
三是项目所在地较远,不便于税务人员实地核查、跟踪管理。部分纳税人承接项目远在河北、广西、云南等地,税务人员难以到项目抵核实项目情况,缺乏有效防控涉税风险的管理措施。征纳双方容易在结转收入、核算成本等问题上存在争议。
(四)处理结果
紫云县税务局按照“提前介入、异地指导、互信帮办、全程跟进、兜底服务”的理念,聚焦跨区域经营纳税人办理税费业务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以及建安企业监管难度大、行业产值、税收外流较大的行业管理困境,凝心聚力,综合施策。一是聚焦企业发展动向,密切关注项目进展,围绕纳税人办理诉求,全程提供“管家式”服务。二是税企互信线上全程帮办,畅通跨区域办税缴费,有效降低企业两地往返办税成本。三是制作服务功能指引,梳理如发票适用、申报操作等税费事项所需资料,税费业务办理简单易懂。四是定期开展税收健康体检,推送风险提示,纠正偏差。通过积极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的税收“服务+监管”方案,有效回应纳税人诉求,化解了征纳矛盾。
二、主要做法
(一)前置服务异地指导,主动全程“帮办”。事事有回应,件件能办成,针对跨区域外出经营企业咨询难、辅导难的问题,分局前置服务、异地指导,建立了“线上辅导+政策宣传+问题帮办”的远程服务模式,明确企业对应联络人员,依托税企互动平台、微信群等线上渠道,一对一精细辅导;在互信授权前提下,“屏对屏”为纳税人办理线下业务,确保跨区域经营企业问题得到一站式解答解决。
(二)主动问需全程服务,做好定向“问诊”。梳理外出经营报验登记事项、税款预缴、分包款项扣除等涉税事项,制定政策礼包;通过直播课、税企互动群、视频交流等多种渠道,对该类建安企业开展线上互动和税费辅导,提前帮助企业避免跨区经营涉税风险。专人对接跟进辅导,结合项目进度,开展风险分析、税收健康体检服务,提送风险提醒,及时纠正政策执行偏差,提高纳税人风险意识。
(三)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跟进,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一是聚焦源头预防,做细事前管理。强化源头管控,完善项目台账信息,将项目基本信息、合同信息、工程进度、预缴税款情况等信息“一表集成”,持续按月进行更新,使外出经营项目建设情况一目了然。二是着力过程管理,做实事中跟进。通过大数据分析取得发票、各税种申报情况等数据,围绕建安行业区域跨度大、工程周期长、成本核算复杂、发票适用不规范等风险易发高发点,精准推送风险警示,增强企业抵御财税风险的“抵抗力”。三是跟进事后审核,做到查漏补缺。项目完成后及时对项目相关数据进行汇总,通过辅导、提醒、约谈等多措并举,对存在税费疑点的企业做好风险提示和过程管理。
三、取得的突出成效
从企业做跨区域涉税事项登记项目入手,前后辅导10余户外出经营纳税人完善登记信息,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更规范;提供38户次远程帮办,“接诉即办”服务更精细到位;提醒辅导8户纳税人及时处理涉税风险,更正申报补缴税费80余万元,有效引导纳税人规范涉税行为,监管更精准有力,进一步规避了跨区域涉税建安企业相关税收风险,为建筑业发展保驾护航,让“走出去”企业“安心办”,营造更加优质的税收营商环境,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创新点、推广意义或价值
今年以来,紫云自治县税务局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探索“枫桥式”税务分局建设,聚焦税源专业管理,持续优化税费服务措施,完善多元预防化解机制,积极发挥基层税务分局“最前沿一线作用”。
(一)税务执法更显温度。秉持“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为企业开展税收健康体检,“帮扶式”自查辅导,持续推进了“精准执法”与“精细服务”的深度融合。
(二)征纳关系更加和谐。“把脉”式涉税诉求征集、税收政策辅导,分行业梳理税费优惠政策,不予余力在精细实策、定向定项服务上下功夫,征纳互动更加高效。
(三)税收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传统渠道快速响应纳税人缴费人诉求,提供“屏对屏”“线对线”服务,全程跟踪、远程帮办,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厚植了税收营商环境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