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局频道 » 黔西南州 » 工作动态

普安:税惠滋养“古茶树” 沏出乡村“致富茶”

   2025年05月26日 09:38:00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茶香四溢的普安,被誉为“中国古茶树之乡”。该县拥有18.3万亩茶园,其中四球古茶树属于珍稀树种,现存的2万多株野生古茶树挺拔苍翠,树龄最长的可达4800余年。近年来,普安县在做大做优古茶产业上下足功夫,目前已培育优良古茶品系22个,形成四球古茶特有的短穗扦插繁殖技术,全县推广种植2万余亩,将古茶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群众增收与产业发展双赢。

(图为普安县税务局税务人员到贵州布依福娘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宣传讲解相关政策。张杉 摄)

走进普安县联盟村万亩茶山,层层叠叠的茶树蜿蜒起伏,如碧浪翻涌。山脚下的贵州布依福娘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布依福娘”)标准化车间内,传统古茶制作器具与现代全自动揉捻机有序排列,全自动揉捻机匀速运转,智能化生产线将茶青转化为茶饼,工人们正将封装好的茶叶打包装车发往广州、杭州等地。

据悉,布依福娘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及茶文化传播、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茶企,主营“四球古茶”“布依福娘茶”“普安红茶”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模式,产品畅销全国多地。公司依托普安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古茶树资源,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自有茶园1200余亩,带动当地1500多户茶农种植茶叶2万余亩,人均增收1.2万元。

布依福娘负责人晁忠琼介绍道:“古茶制作全凭传统手工技艺,从杀青时对火候的精准把控,到揉捻时力道的巧妙运用,每一步都依靠制茶师傅的精湛手艺。然而,纯手工制作效率较低,且品质不稳定。如今,引入的智能化萎凋设备能够依据不同茶叶品种、含水量精准调控温湿度,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古茶树茶叶的天然香气与营养成分,不仅大大提升了产能,品质也更加稳定、出色。”

谈及企业发展历程,晁忠琼感慨道:“创业初期,资金短缺是最大难题。建设厂房、购置设备、聘请技术人员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企业一度举步维艰。关键时刻,税务部门主动上门,针对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特点,详细解读企业适用税收优惠政策,帮助我们精准享受各项政策,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

近年来布依福娘累计享受各项税费优惠15万余元,企业将资金投入到设备更新和员工培训中,实现了降本增效。“如今,我们的茶叶凭借过硬品质和独特的古茶韵味,市场口碑日益提升,产品供不应求。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建设更多标准化茶园,引入更先进设备,同时加大对古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力度,打造更多特色产品,让‘福娘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晁忠琼谈及企业发展信心满满。

同样享受政策“活水”浇灌的还有贵州因民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古茶树资源保护和特色茶产品开发,培育种植四球古茶上千亩,其生产的“四球古茶·古韵幽兰”“四球古茶·韵满青山”等产品以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底蕴深受消费者喜爱;“普安红茶·遇见”系列凭借卓越品质被收录至贵州省外事礼品名录,产品主要销往成都、重庆等地区。

该企业负责人沈峰说道,“当我们计划升级非遗古法茶制作工坊时,资金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际,税务部门主动上门‘问诊’,辅导我们用足用好各类适用政策,公司将享受减免的近18万元税费投入到工坊建设中,让我们得以保留炒青、闷黄、渥堆等12道古法制茶工序。”

数据显示,2024年普安全县18.3万亩翠绿茶园实现干茶产量9700.19吨,干茶产值13.28亿元,综合产值18.08亿元,惠及带动1.8万户7万余人,户均增收1.7万余元。如今,一片小小的“绿叶子”,已变成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普安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茶产业是普安县特色支柱产业,古茶树更是普安茶产业的瑰宝。普安县税务局将持续发挥税收职能,优化纳税服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以‘政策落实+服务升级’双轮驱动,助力本地茶产业朝着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方向迈进,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劲动力。”(作者:张杉 刘湘)

上一篇:
下一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