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册亨税务:以“税”为笔,为盐水面绘就发展新图景

2025年08月26日 08:35:44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面条,这一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食物,以千变万化的形态和风味,穿梭于城乡巷陌,成为连接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纽带。在黔西南州册亨县,一碗传承百年的盐水面不仅是当地人舌尖上的乡愁,更在税务部门的助力下,从街头小摊“游”向了更广阔的市场,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古法工艺里的“税惠温度”

清晨的册亨县弼佑镇,雾气还未散尽,盐水面的制作人岑先生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和面、醒面、擀制、晾晒……一道道工序在他手中行云流水。“我们家的盐水面讲究‘三揉三醒’,用泉水和面,加少许盐增加筋道,再加喷上本地茶油,封存水分和麦香,晒干后根根分明,煮出来爽滑弹牙。”岑达昌一边翻晒面条,一边向来访的税务干部介绍。

几年前,岑家的盐水面还只是家庭小作坊,由于不懂税收政策,担心扩大规模后税负增加,一直不敢放手干。国家税务总局册亨县税务局“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小分队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专门为他送上了“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大礼包”,详细讲解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政策。“现在每月免税额度足够用,去年光增值税就减免了不少钱,底气足了,我也敢把作坊升级成合作社!”岑先生笑着说,如今合作社带动了周边5户农户就业,日产盐水面从200斤提升到800斤。

产业链上的“税务助力”

从单一的手工制作到形成“生产+包装+销售”产业链,册亨盐水面的蜕变离不开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在册亨县弼佑镇,专注于盐水面深加工的册亨县贵博启航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里,包装好的“册亨盐水面”即将发往广东、广西等地。

“一开始我们对农产品加工的税收政策一知半解,是税务干部主动上门辅导,帮我们梳理出购进农产品进项抵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该合作社负责人覃先生拿出一本厚厚的“政策台账”,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税务部门辅导的内容,“去年我们享受到的‘政策红利’,省下的资金投入到了新口味研发上,现在我们的荞麦盐水面、鸡蛋盐水面特别受欢迎。”

为推动盐水面产业发展,册亨县税务局联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一业一策”服务机制,针对产业链上的种植户、加工企业、电商平台等不同主体,定制税收服务清单。目前,全县盐水面相关市场主体已达32家,带动就业300余人。

乡村振兴里的“舌尖经济”

“以前在家种玉米,一年到头攒不下几个钱,现在在面条厂上班,每月能拿2000多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村民韦女士的话,道出了盐水面产业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为拓宽销售渠道,税务部门还联合电商平台开展“助农培训”,手把手教企业和农户使用电子发票、线上申报等功能。“现在我们在抖音、拼多多上卖得火,税务干部教我们用‘线上开票’,销售更省心了!”从事电商销售的张女士对未来充满期待。

下一步,册亨县税务局将持续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以更精准的政策落实、更优质的纳税服务,让税惠红利像盐水面里的“盐”一样,恰到好处地滋养产业成长,助力更多“册亨味道”走出大山、香飘更远”。

一碗盐水面,承载着乡愁,也连接着未来。在税惠春风的吹拂下,这道寻常美食正在书写着属于册亨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王天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