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布为纸、以线为墨、以针当笔,这就是苗绣。在贵州省仁怀市后山苗族布依族乡苗绣工作室里,“苗妹”李朝芬正带领着村里的妇女们一起用锦绣丝线在服饰上书写民族历史和文化。
苗族绣娘向工作人员展示苗绣技艺 周子楠/摄
“要从花纹起针,到轮廓落针,每一针都要讲究绣面平、针脚齐、绣线匀、针向顺。这是中国刺绣传统针法之一——平针。”在后山苗族布依族乡苗绣工作室里,绣娘正耐心地向国家税务总局仁怀市税务局工作人员讲解她们的刺绣工艺。后山苗族布依族乡是仁怀市唯一的民族乡,苗族文化底蕴深厚,有“西苗故里”之称,近年来,当地特色手工艺苗绣逐渐成为村民们的致富法宝。
为了传承好挑花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山苗族布依族乡陇岗村的李朝芬成立了苗绣工作室,她将村里的苗族妇女请到工作室,免费进行培训,手把手教她们苗绣,先后教会了150名多学生挑花、刺绣技艺,让她们用一双双巧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带动乡邻共同致富。
仁怀市税务局工作人员向苗族绣娘们讲解涉税政策 周子楠/摄
为更好助力苗绣技艺传承发展,仁怀市税务局紧紧围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在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主动靠前服务,走进后山乡苗绣工作室,开展普法宣传和涉税答疑活动。在了解到她们的苗绣产品缺乏销路时,税务局工作人员钱芋宏向她们详细介绍了“产销双连平台”,该平台能够促成买家和卖家双方自行自愿按市场化原则实现有效购销,解决了绣娘们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个完美的绣品是极耗时间的,我们在产出上花的时间多,在销路上花的时间就少了,还好有税务部门的好政策直达快享,让我们能放开手脚做好苗绣的设计、生产和推广。”李朝芬说道。
仁怀市税务局的“税花”们通过积极主动上门服务,政策解答“一对一”辅导,帮助非遗产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绣娘们通过精湛的手艺带动当地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生机,每一位“她”,都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闪闪发光,展现巾帼风采。(作者 钱芋宏 周珏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仁怀市税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