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铜怀高速,驱车走进黔东大地,穿过一条隧道,一幅“千里江山春耕图”徐徐展开,纵横阡陌间,开荒、犁地、翻土、沃土....万物在春色中次第“耕”新。
黔东铜仁是贵州春天来得最早的地方,也是贵州春耕生产最先开始的地方,原野山川处处活跃着农人勤劳耕耘的身姿。
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1958年获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名“油茶之乡”,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眼下正值油茶栽植季节,在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柴冲村,国家税务总局玉屏自治县税务局驻柴冲村干部龙亮正为村民免费发放刚用货车拉来的油茶幼苗。村民领到幼苗后满载而归,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悦。
一拿到幼苗,张天龙和妻子就上山种树。山地陡峭,人都站不稳。只见他们夫妇挥动锄头,在贫瘠土地上奋力掘出一个又一个坑,栽苗、覆土、施肥、浇水。
“家里今年栽了400棵油茶小树。我今年已经50岁了,等过几年干不动重体力活了,这些油茶树就是我们的‘养老树’。”张天龙笃定地说,庄稼汉别的不懂,但只要自己踏实肯干,地里总会有个好收成。
“油茶收入分红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村民们干劲十足,我们也要保证树苗、化肥、农机等春耕物资保障到位,确保不误农时。”龙亮补充到,目前全镇油茶种植面积近300亩,柴冲村民户均拥有油茶林超过6亩,每亩可产2000余斤油茶果,为乡村振兴注入“经济能量”。
为支持油茶企业发展壮大,国家税务总局玉屏侗族自治县税务局梳理“一揽子”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税费支持政策,做到一企一策、一户一策。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维宽介绍,近年来,公司在油茶果产值最大化上做文章,推出油茶上下游系列产品。经过反复试验,该公司还利用生物全酶法,成功将黔玉山茶油加工为‘黔玉山茶二酯油’,市场销售价是普通茶油的5倍。谈及公司从无到有,迅速成长壮大,田维宽说:“税务部门的支持,是我们成功的有力后盾。”据悉,近三年公司享受各项税收减免就达22.5万元。
玉屏自治县林业局油茶产业专班负责人杨远春介绍,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3.45万亩,综合产值5.35亿元,惠及农户7.8万人,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是群众持续增收的“摇钱树”。同时,油茶的规模化种植,还使㵲阳河两岸原本破碎的山体披上了“绿装”,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与土地一年又一年的相守中,春耕也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紧挨着重庆的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一排排茶树长成齐腰高,层层叠叠,汇聚成一道道绿浪,在山谷、山脊和山坳间涌动。
眼前的绿海翠浪源于2018年,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党员干部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为党分忧、先富带后富”的扶贫号召,载满浙黔两地人民浓浓情谊的36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翻越千山万水落地沿河中寨镇,5450亩的“白叶一号”今年已是第四年采摘季。记者在沿河自治县中寨镇何亚松的“白叶一号”5G智慧茶园里,只见他站在茶园边,手机遥控着农业植保无人机,精准为茶园施肥。
“现在科技发达了,茶叶种植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在谈到现代化应用对农业影响时候,何亚松介绍,相对于传统人工种植,智能化、现代化、机械化的智慧茶园具有操作简单、作业高效、流程更科学的特点
“智慧茶园的全面普及,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扶持。”对于税收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帮助,茶叶种植大户田红军感受很深,“购买春耕生产农业机械,既有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还有税收优惠减免,合作社从厂家购进农机后再出售免征增值税,同时购买农业机械免征车辆购置税。今年春耕,我们在智能化上下足功夫,自动化驾驶有效减轻了农民春耕负担。”
如今,农技与科技的结合,让农耕文明又焕发出新的光彩。在智慧茶园,春耕时节“静悄悄”,这里的人工已经被各种机器代替。“新农人”们从看天种地到看数据种地,从“会种地”变身“慧种地”的能手。
“智慧茶园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管护模式和管护手段,接下来,我们将利用好这套智慧化数字平台,进一步推进‘白叶一号’向精品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真正让‘数字化’融入茶叶生产、服务群众增收。”中寨镇镇长周应学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寨镇以“白叶一号”茶产业为示范引领,迅速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共发展茶产业10800亩。
丛山峻岭密布的贵州东部,曾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聚集区”。如今摆脱贫困的县域山乡,变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茶油、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山地农业,积极开展春耕备耕,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生机勃勃的田野上。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铜仁市税务局 杨淑洁 崔永吉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