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贵州省地图,可见西北部有两股细流蜿蜒两三百公里,在毕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汇合,于东北方向流出省界,至重庆涪陵区汇入长江。这就是贵州省第一大河——乌江,也是贵州的母亲河。乌江流域广阔,支脉众多,在贵州境内的江段全长896千米,流域覆盖8个市(州)、52个县(市、区)。乌江不仅渔业资源丰富,而且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黄金水道”。
在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美丽的乌江水系灌溉滋养了这一方沃土,其在境内面积为402.89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3.9%,是全市130多家磷化工企业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管水、治磷,成为保护乌江水资源的主基调。
2024年12月1日,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工作全面实施,以法律和税收手段有效保护水资源和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据了解,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工作凭借着更加便民、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等诸多优点,得到广大纳税人群体的支持。如,将水资源税的纳税地点由生产经营所在地调整为取水口所在地,更加便于纳税人申报,福泉市供排水有限责任总公司正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公司财务负责人吴兴云介绍道“由于经营业务比较特殊,公司取水口遍布8个乡镇街道,可以说全市的‘水龙头’都归我们管。以前要到多个网点申报,现在统一申报就可以了,非常方便。”
千里乌江清流长远,保护乌江水资源不仅在“管”,更要重“治”。
在福泉市马场坪工业园区,这里多家磷化企业依靠乌江支流供水,但抬眼望去只见绿水依依,不见污染。瓮福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安全总监曾天波说:“作为磷化企业一个绕不开的难题就是磷石膏的处理,绿色税制的实施给了我们治污减排很大的支持。在税务部门的宣讲和辅导下,我们意识到减排越多优惠越多,公司现在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磷石膏分解制硫酸联产水泥工艺装置,一方面实现了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另外一方面也实现减排,有效防治水中的含磷量超标。”
为有利于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增强企业等社会主体的节水意识和动力,福泉市税务局立足节能减排的“大视野”,开展“绿税护航”行动。根据磷化企业实际情况,量身梳理和研究环境保护税、资源税、水资源税、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减免等多项绿色税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好路子。目前,瓮福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已投入13.14亿元用于建设磷石膏分解制硫酸联产水泥工艺装置,该装置每年可消纳140万吨磷石膏,制取65万吨硫酸,联产80万吨水泥,使得磷石膏这一“放错位置的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如磷、硫、钙、硅等元素得到高效回收和价值化利用,乌江支流水质得到显著改善。
乌江蜿蜒流淌,福泉市税务局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持续优化服务举措,推动绿水青山的美丽贵州建设。
(来源:福泉市税务局 胡双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