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灵毓秀的中国天眼之城——平塘,有这么一支税务“铁军”,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的殷切嘱托,以弘扬“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旋律,坚持“两条主线”,紧握“三大抓手”,着眼“三个聚焦”,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将税务精神熔铸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助力地方经济腾飞的点滴之中,努力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进,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两条主线”,把稳民族团结进步“风向标”
平塘县税务局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正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高质量发展统领民族团结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向纵深发展。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体系建设强统领。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放在心里抓在手上,建立了由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党建部门牵头开展、相关部门配合协抓的责任链条,制定创建方案,明晰创建职责,实施创建举措,保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为创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建强基层组织聚合力。加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党章入心·忠诚铸魂”主题活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层党组织活动,凝聚党员合力,实现党建和民族团结工作“双推进、同增强”,筑牢民族团结政治之基、情感之基、稳定之基。强化党建引领指方向。突出基层党建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引领作用,丰富深化“玉水税徽铸金盆”党建品牌内涵。设立在职党支部2个,党员先锋队6个,“黔税先锋”岗46个,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依托文明实践点推进党建与税收工作、民族团结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教育凝聚共识。坚持把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党委会议的“第一议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一主题”以及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的“第一任务”,机构合并以来通过党委集中学、支部分布学、党员自律学、青年跟进学的方式围绕民族地区税收中心工作累计研究推进48次、组织研讨16次、专题学习8次。深化宣传强认同。成立双语宣传志愿队,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集市、农户以座谈会、院坝会的形式开展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民族政策、税收政策宣讲培训,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培育各民族人民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根植心灵深处。
把握“三大抓手”,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平塘县税务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夯实队伍管理抓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平塘县税务局从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实际出发,为少数民族干部搭建健康、成长、展示三大平台,在目标绩效、评先选优、晋升晋级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干部予以鼓励和倾斜,让他们当主角,挑大梁,担大任,在实践中摔打锻炼,长苗壮骨,成长成才。截至目前,平塘县税务局共有副股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9人,占副股级以上干部总数的37.5%。2019年以来,少数民族干部先后获得“黔南州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最美巾帼奋斗者”“脱贫攻坚个人嘉奖”等州级以上荣誉表彰11人次,成功锻造了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民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税务干部队伍。
增强文化认同抓建设。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税务文化聚人心。平塘县税务局倾心打造税务文化走廊、党建文化墙、党员活动室、文明实践点、体育活动室和职工书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税务精神,增强各民族税务干部团结奋斗新征程的骨气、志气和底气。民族文化促融合。平塘县税务局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布依族端午耍水龙、贵州春茶第一壶环城跑、通州3.8百花仙子节、农历“六月六”布依歌节,欣赏“打猴鼓舞”、学习“牙舟陶器烧制技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促进干部与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
服务群众发展抓实效。公益助学显成效。平塘县税务局党委牵头,凝聚全局点滴小爱,持续6年为民族地区贫困学生捐款帮助圆梦大学,活动开展以来已为平塘民族中学、新关小学、摆茹小学困难学生捐助爱心善款8万余元,其中受助对象17人考入一本以上院校,3人考入二本以上院校。疫情当前显担当。2020年2月29日,新冠肺炎疫情初起之期,在得知卡蒲毛南族乡人民政府防疫口罩紧缺的消息后,平塘县税务局党委班子紧急协调出500只口罩支援疫情防控;同时,组织16名驻村干部第一时间奔赴驻村点,参与村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积极进行舆论引导和疫情应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着眼“三个聚焦”,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压舱石”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平塘县税务局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发挥税收职能优势相结合,在发挥职能作用、和谐征纳关系、乡村振兴上开创新局面。
聚焦税收主责主业,护航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组织收入在克难奋进中稳步增长。2018年以来累计组织税收收入18.26亿元,征收社会保险费10.76亿元,征收非税收入1.47亿元,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财力保障。减税降费在全力攻坚中落地生根。围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开展税收优惠政策宣传,精准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2018年以来累计减税降费6.49亿元,民族特色产业税负平均降低90%以上,为民族地区企业发展减轻了税费负担,有力推动了地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聚焦便民纳税服务,优化民族地区营商环境。“非接触式”办税便捷省心。持续优化电子税务局、手机APP等线上办理渠道,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范围,实现民族地区纳税人缴费人“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的良好体验。截至目前,累计受理税费申报44429户次,其中网上申报42056户次,网上申报率达94.66%。“银税互动”以信换贷助企舒心。“保住市场主体稳住岗位就能赢得未来”,为扩大企业资金源头活水,平塘县税务局积极宣传推广“纳税e贷”“小微易贷”“税务贷”等纳税信用贷款产品,依托“银税互动”税务信用云平台,大力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企业融资速度,帮助民族地区小微企业纾困减负。截至目前,已通过“银税互动”向217户次纳税人发放贷款金额6493.28万元。“绿色通道”提振“非遗”传承信心。全面贯彻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突出传统手工艺——牙舟陶的传承和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牙舟陶”是平塘县特有的陶瓷产品,是一项穿越了600余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塘县税务局倾情提供“一对一”减税降费系列政策辅导服务,帮助解决销路、设备更新、厂房扩建和资金周转等问题。平塘县牙舟镇现有陶瓷企业和作坊7家,年产销售陶瓷达400万元以上,近年来共计减免税费约40万元,便民办税服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壮大了民族产业规模,极大提升了民族地区纳税人获得感。“非遗”传承人与税务携手迈入新时代,捧着艺术的金饭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聚焦产业帮扶造血,助力民族地区富村兴业。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建设“四区一高地”,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税务力量。脱贫攻坚显成效。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居住着484户共计2006人,其中90%为毛南族。平塘县税务局作为其对口帮扶单位,先后派驻13名税务干部下沉脱贫攻坚一线,因地制宜开展政策帮扶、项目帮扶、产业帮扶、智力帮扶,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0余万元,建成林下养鸡和绿壳蛋鸡基地各一个,养殖1万羽,覆盖贫困户160户,户均利益联结分红1000元;建成贡柚项目1个,种植面积100亩,覆盖贫困户39户,户均利益联结分红1158元;建成辣椒种植基地1个,流转农户土地142亩,带动周边贫困户44户60余人就业,实现收入2600余元。乡村振兴动力足。在甲茶镇冗空村因地制宜实行“两油+”产业模式,种植油菜800亩、油茶500亩,每户秋种增收4000元以上,开辟了民族地区群众致富新道路,绘就了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平塘县税务局守土有责,造福一方,用实际行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落实到推动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不断推进民族地区兴业富民。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平塘县税务局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不断贡献平塘税务力量。
(来源:平塘县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