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局频道 » 黔东南州 » 工作动态

从“税官”到“村官” 90后税务青年的“多彩”人生——记黔东南州税务局驻施秉县马溪乡塘头村第一书记邹强

   2023年07月06日 09:31:25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1991年出生的邹强,本是财税税务战线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兵,20219月,为了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他主动请缨到施秉县马溪乡塘头村担任第一书记。如今,他扎根农村,用心贴近群众、用情温暖民心、用汗水和智慧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成功实现从“税官”到“村官”的转变。在助力乡村振兴路上,邹强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青春热血浇灌铮铮誓言,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谱写自己的“多彩”人生。

    一、不负一身税务“蓝”,提升治理显担当。

作为一名税务青年,邹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20219月,刚从遵义税校学习归来的邹强,有幸主动请缨,通过组织审核被组织派驻到施秉县马溪乡塘头村担任第一书记,他立即发挥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积极联系原第一书记,了解村情、民情和村“两委”工作情况。他坚信: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负身上的税务蓝,不负税务“铁军”光荣称号。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必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发挥税务铁军精神,切实履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职责。

邹强在黔东南州税务局社保非税科工作

刚到村里,他马上紧锣密鼓的开展调研,摸清村情民意,理清帮扶思路。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现有乡村治理方式没有形成体系,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政务服务没有全覆盖,老百姓遇事不知道找谁,办事又要“多跑腿”;二是村民参与村级管理热情不高,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良好氛围没有形成;三是农村移风易俗推进缓慢,老百姓苦于高价彩礼、滥办酒席、攀比盛行等风气。现有乡村治理管理较为混乱,没有形成统一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在邹强的提议倡导下,塘头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乡村治理的抓手载体,以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通过“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线上,塘头村积极运用“黔农e村”管理平台,着力推进数字化治理向乡村延伸。数字村务和电子政务,让数字化服务不断向乡村全面覆盖。在线下,运用“微信群”和“网格群”的融合模式,覆盖每一户家庭,着力破解居住分散和村落空心化难题,服务全村213户,800余村民。

邹强向群众宣传“黔农e村”管理平台使用方法

通过“积分制”推动乡村治理,激发村民自治热情。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邹强参考村规民约,认真整理吸收村民意见,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塘头三十五条”积分项目,将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志愿服务等纳入加分事项,将违法犯罪、环境脏乱差等设为减分事项,实行季度打分,年底进行综合评比,采取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生活物资发放、奖状颁发等方式进行奖励。积分制管理凸显村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村民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使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村民的自治热情被不断激发,得到了州县组织部门和县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塘头村已开展了2022年度乡村治理积分评比,共颁奖62户,累计发放城乡医疗保险补助款、物资奖品等奖励合计约13000元。2023年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考核和评比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邹强为乡村治理积分制获奖群众颁奖

通过“清单制”助力乡村治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塘头村在施秉县政协指导下,通过“院坝协商”机制,形成了“十要五控一提倡”清单,利用村级闲置资产,改建成“合约食堂”。使村级破解农村“人情风”“宴请风”“攀比风”有了重要抓手,一边为村民做“减法”,减少酒席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减少环境污染、减轻村民经济负担,将群众从“吃不完的酒席、送不完的礼金”中解放出来。一边在农村做“加法”,倡导文明新风,孕育时代新貌,同时发展出农家乐、乡村旅游接待中心、道德讲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多种用途,赋予了“合约食堂”在乡村振兴中的特殊功能,丰富了“合约食堂”的时代内涵。

院坝协商确定塘头村“十要五控一提倡”清单

    二、胸怀一抹信仰“红”,为民服务解难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信仰的中国红是本色,邹强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疫情防控、防汛减灾、防返贫排查、民生实事各方面,他都时刻做到冲锋在前、坚守在岗、扛责在肩。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邹强从容不迫、闻令而动,他指挥员,负责物资准备、人员分工、布点设防等工作调度;也是宣传员,与村两委”、网格员上门开展疫情防控政策知识宣传;更是冲锋员,及时出现在疫情防控最艰难险阻的地方疫情最严重时期,他累计参与上门检测80余人次,帮助接送行动不便、年龄较大村民50余人次,完成全员核酸检测800人次,有力保障了村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为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邹强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医,切实做好困难家庭、留守老人防疫健康包发放工作,马不停蹄、日以继夜将物资送到困难家庭和留守老人群体手中,并向他们宣传防疫知识和药物使用,嘱咐他们做好个人防护,让他们在严寒冬日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邹强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医探望因疫情病重老人情况

20235月,因特大冰雹灾害,全村烤烟、辣椒、玉米等农作物广泛受灾,给全村群众财产带来巨大损失。邹强在冰雹停止后,第一时间现场查看灾情,看到受灾情况后,他内心十分焦急。一回到村委会,他立即召集村“两委”,统计受灾情况,及时报上级部门。此后,通过多方协调,及时引入秧苗,完成受灾农作物补种,做到最大化减少村民损失。

邹强陪同县、乡党委领导查看农户受灾情况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驻村以来,邹强时刻把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及时回应,付诸行动。通过积极汇报、多方筹措,共计争取州县帮扶单位帮扶资金20余万元,陆续完成了塘头村上寨组沟渠和幼儿园雨棚建设、全村路灯“亮化工程”、发放辣椒种植化肥10吨、颁发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奖励2万元和全村生活垃圾清理转运等一系列利民惠民措施,受到老百姓交口称赞。

邹强和村”两委”验收塘头村上寨组沟渠修建情况

    三、情系一片“黄”土地,农村产业闯新路。

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邹强从小目睹父母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劳作场景,对这片孕育中华文明的黄土地有着质朴而深刻的感情。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驻村干部后,他决心履行一名农家子弟的责任,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好好利用脚下的黄土地,发展多元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建设和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邹强在田间地头察看辣椒长势

塘头村农业种植和养殖结构比较单一,过去主要是以种植玉米、水稻和小规模养猪、养牛作为主要增收方式,产量少、附加值低、利润单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邹强经过调研后,确定了“农业+旅游”的经济发展思路。他带领村干部外出考察辣椒和木姜子产销情况,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发展的先进模式,谋划村庄发展前景,帮助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在他的引导下,全村100余户村民种起了辣椒,种植面积达到500亩,预计产值120万元,户均增收1.2万元。邹强还积极向帮扶单位汇报,累计为村民发放辣椒种植所需化肥10吨,极大地促进了村民种植辣椒,增收致富的热情。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邹强经过调研后,确定了农业+旅游的经济发展思路。他带领村干部外出考察辣椒和木姜子产销情况,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发展的先进模式,谋划村庄发展前景,帮助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在他的引导下,全村100余户村民种起了辣椒,种植面积达到500亩,预计产值120万元,户均增收1.2万元。邹强还积极向帮扶单位汇报,累计为村民发放辣椒种植所需化肥10吨,极大地促进了村民种植辣椒,增收致富的热情。

邹强发放帮扶化肥给村民

塘头村夏季凉爽、常年云雾缭绕,拥有独特自然风光和原生态土特产资源,拥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良好条件。邹强和村“两委”经过多方筹措、争取资金,终于在202289日,举办塘头村“寻龙踏水,赏花观瀑”摄影大赛活动,吸引州内外200余名摄影爱好者人参加,充分宣传塘头村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寻龙踏水,赏花观瀑”摄影大赛游客摄影

在邹强的带领下,塘头村通过“党建引领、选准产业、盘活资金”三举措,形成了休闲旅游、林下产业和生态养殖的“农旅、天麻、肉牛”为主导的集体经济产业,和烤烟、辣椒、中药材、蜜蜂养殖等自发产业。村集体经济账面余额从2021年的10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30万元,为塘头村经济社会的各项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邹强说:“作为年轻党员,同时也是青年税务人,这是我第一次驻村当第一书记,也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最值得回味的一段经历。希望更多的我辈青年,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黔东南州税务局驻施秉县马溪乡塘头村第一书记 邹强

上一篇:
下一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