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赤水:税惠助力竹产业发展“节节高升”
赤水市拥有132.8万亩竹林,为当地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原料车间”。立足资源禀赋,赤水市将生态竹木循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围绕“吃干榨净一棵竹”,不断推进竹产业全链条发展。2023年,全市竹产业产值81.3亿元,为推动生态美、百姓富、产业兴奠定坚实基础。
“竹产业”专班辅导,加快产业发展路
2023年,1600多万台联想电脑搭载由赤水竹做成的竹浆板,漂洋过海到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蕴含赤水“竹味”的环保材料走向世界,便是仰仗着赤水竹浆的优势。
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是赤水竹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拥有全球工艺技术最先进、单系列产量最大的竹浆生产线,年产竹浆可达36万吨,竹浆产能占全国61%,占全球50%。
“前几年,我们生产竹浆就靠一些比较落后的工艺,为进一步扩大产能,降低耗能,自2019年以来多次技改扩能升级。”泰盛负责人在谈到企业技改扩能升级过程中税务局部门的帮助时感激地说道,“多亏税务专班及时为我们宣传辅导,2021年来,帮助我们成功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红利近9000万元。这些资金为我们更新技术、改进设备注入了‘活水’。”
据悉,为帮助竹产业企业顺利技改扩能升级,赤水市税务局组建了“竹产业”专班,及时为企业解决申报难题、政策疑点、风险排查等问题。

15分钟党群税费服务圈,铺就竹农致富路
“如今,竹子都可以代替塑料了,这些竹子拉到料厂就是钱,平均一亩保底赚1000元。”赤水市大同镇两汇水村的竹农自豪地说到。竹林里,竹叶发出轻快的“嗦嗦”声,正和伐竹发出的“咔咔”声交相呼应,奏成一首“收获”的交响乐。
据统计,赤水市现有竹材采集合作社6家,18万竹农人均占有竹林面积7.3亩,“竹子”经济正成长为当地富民强市的重要产业。
“现在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不用进大厅交证明啦!”
“手机也可以进行社保费申报了,很方便。”
“以前需进厅缴社保、开证明,来来回回一天就没有了,现在可以留更多时间发展‘竹林经济’。”
……
为深入贯彻“让政策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帮助竹农将家门口的“竹子”变成“票子”,赤水市税务局依托15分钟党群税费服务圈,为各村、合作社配备税费服务专员,对其进行个性化、跟踪式涉税辅导,把便民办税服务真正做成老百姓家门口的事。
税惠赋能,推进绿色低碳路
走进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竹文化博物馆,一眼望去,可降解一次性竹制碗、竹包装、竹地板、竹家具等竹工艺品琳琅满目。
据了解,为推动“以竹代塑、零塑转型”,让竹产品“有价有市”,近年来,赤水市不断探索、完善“收购-加工-产成品”全产业链条,促进竹产业多元发展。目前,赤水市已有“以竹代塑”生产加工企业10余家,广泛应用于餐饮、包装等领域,诸多林业企业正在从传统的“竹产品”生产逐步走向“以竹代塑”。
在一系列政策和服务举措精准支持下,赤水市竹产业累计享受税收优惠金额2亿余元,“以竹代塑”的新路径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从一颗竹到一件物,从收购-加工-产成品销售,税务部门将不断创新举措,服务竹产业企业‘节节高升’。”赤水市税务局负责人介绍道。(作者 唐源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赤水市税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