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税务总局铜仁市万山区税务局对当地住建部门提供的商业房产备案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精准锁定城乡接合部“征免边界模糊”区域,并联合街道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统一征管标准,化解了相关涉税纠纷。
据了解,由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具有税源隐蔽、数据分散等特征,基层税务干部在日常征管中常常遇到数据采集和数据安全管理的难题。万山区税务局以跨部门协作打通数据通道,构建起“数据共享—风险智控—规范申报”的全链条管理机制,有效提高了房土两税征管质效。今年1月—5月,万山区税务局入库房土两税税款2071万余元,同比增长14.46%。
图为:铜仁市大数据产业园区大数据交互展示厅内,
铜仁市万山区税务局依托综合治税工作实施方案,搭建的税收数据应用房地产建筑等行业流程导图
数据链:摸清底数“看全景”
“企业土地权属变更、房产交易等信息分散在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等多个部门,过去各部门数据互不相通,导致税收征管存在盲区。”万山区税务局税政管理股股长刘晓华坦言。
2024年,该局推动万山区人民政府出台综合治税工作实施方案,联动自然资源、住建、不动产登记中心等10余个部门及全区5个乡镇(街道)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的立体化税源采集网络,实现土地出让、房产竣工备案、不动产权属登记等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动态更新。
据统计,2024年以来,该局从住建部门提取了全区近7000套次、涉及3000余户纳税人的房源数据,全面掌握了2009年—2024年期间在住建部门备案的商业性房产明细信息。
随着数据“高速公路”贯通,从各部门提取的数据交汇成数字江河,让税务部门拥有了纵览全景的视角。
“跨部门协作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管理效率,还通过数据共享促进‘以税辅政’,推动城市空间规划更加科学。”万山区自然资源局政策法规股负责人冯婉婧说。在开发木杉河湿地公园、假日酒店等核心商圈周围闲置地块和老旧住宅时,万山区自然资源局通过关联房土两税缴纳数据,对比税源登记与规划用途,建立三维立体管控模型,自动识别未批先建、土地闲置等问题地块,提前预警疑似违规用地,减少人工合规性核查工作量40%,缩短选址周期30%。
风险链:关联比对“揪病灶”
“税务部门通过电子税务局提示公司有一处厂房未登记房产税,我们核查后发现是财务人员业务不熟、疏忽大意所致,幸亏及时收到提示更正申报信息,避免了企业纳税信用降级的风险。”贵州正丰矿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刘雨说。
这一风险的快速化解,得益于万山区税务局构建的“房产涉税风险指标模型”。该模型横向关联房产原值、土地面积、租赁合同等数据,纵向贯通契税申报、不动产权属登记信息,将数据进行多维度关联比对,精准识别“土地用途与申报不符”“有契税无房土税源登记”等风险。同时,该局依托各部门共享的数据,推出“区块链+税源地图+指标模型”的嵌入式管理方式,将分散的房土数据整合为可视化网格,动态监控率达98%。
截至目前,万山区税务局已借此筛查城区租赁土地错误适用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税率、土地用途与申报不符等风险线索28条。
在此基础上,该局根据纳税信用级别强化分类分级风险管理,进一步释放差异化监管效能:对A级纳税人实行“承诺制”容缺办理,将平均审核时限缩短70%;对C级纳税人实施“预审+实地核查”,累计阻断异常申报行为33起。“良好的信用等级不仅是荣誉,还是企业享受便利措施的‘通行证’。”该局风险管理股负责人杨国洲介绍。
服务链:靶向施策“促遵从”
“前几天,我们对电子税务局推送的税收减免政策有疑问,接到诉求后,税务干部很快来到企业,教我们计算减免额度,还帮忙梳理了租赁合同条款。”铜仁市万山区星耀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符鹏说。
据了解,万山区税务局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场、建材市场、汽车贸易市场等重点纳税群体,建立重点企业动态台账,按行业推送政策,并按需提供上门服务,辅导纳税人准确申报,对新办企业的申报指引覆盖率达100%。
该局还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房土两税日常征管中的典型案例,编写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管理指引》。这份指引内容丰富,涵盖房土两税的基本政策解读、易发风险事项以及案例剖析等。在政策解读部分,指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实例,阐述了房土两税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等关键要素,方便税务干部日常征管,帮助纳税人准确理解政策内涵,避免他们因理解偏差造成申报错误。
该局税务干部胡天平说:“指引选取了很多典型案例,描述了案例背景、风险表现、处理过程和结果。这种以案说法的方式,为我们新入职人员提供了直观的参考,帮助我们在入户辅导时准确识别企业申报问题。”
(刘容榕 杨淑洁 商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