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贵阳税务:合规经营护航制造业冠军企业发展向好

2025年09月11日 13:29:27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2%,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9.0%。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记录着中国制造的奋进背影。

近年来,贵阳市装备制造业领域涌现许多“冠军企业”,它们坚持高质量发展与合规经营理念,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用创新与拼搏为“中国制造”写下了生动注脚。

注重创新,有掌握行业话语权的“好”技术

技术,是制造业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底气。

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的贵阳险峰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始终把创新技术当成核心。早在1968年,面对国外机床设备和相关技术的封锁,贵阳险峰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生产了我国第一台轧辊磨床,成为国内该行业的开创者。

“虽然我们的轧辊磨床在国内处于顶尖水平,但现在高端数控系统被德国、日本企业垄断的“卡脖子”困境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贵阳险峰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小孟工业园区负责人付恒勋表示,他们现在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年均投入数千万元到新技术的研发中。

肯研发才能有创新,有创新才能有前沿技术。但据国家税务总局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第二税务所负责人吴琴介绍,当前部分企业在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中,存在有研发活动不符合规定却错误享受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核算归集不准确导致多申报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企业难以充分享受国家鼓励创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更可能触发税务预警,影响企业信誉与运营。

如何管理好企业研发过程中涉税环节,确保税务合规经营?贵阳险峰用他们摸索构建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涉税风险防控体系给出答案:研发费用颗粒化归集。严格按研发项目设立辅助明细账,将人员薪酬、材料耗用、设备折旧等费用精准分割、独立核算,有效避免与日常生产经营费用混淆。工时打卡精准分摊。要求研发人员每日详实填报工时分配情况,财务部门据此按精确比例分摊薪酬成本,从源头上杜绝费用虚增的可能性。政策红线动态监控。保持对税收政策的高度敏感。例如,当税务系统提示“工业母机企业名单未正式公布期间不得计提加计抵减”的关键信息时,企业迅速响应,立即调整申报策略,有效规避了潜在的涉税风险。

这套贯穿研发全流程的闭环管理体系切切实实为企业带来不少好处——2024年贵阳险峰投入了1278万元的研发费用得以精准、充分地享受相关税费优惠政策。

面对企业的诚信行为,当地主管税务机关也给予大力支持。贵阳经开区税务局积极运用“信用+风险”动态监管机制,对像贵阳险峰这样的低风险优质纳税人,提供“无打扰”的静默式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预。同时,依托电子税务局强大的“智能导税”系统,自动识别、精准匹配企业可适用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仅在2025年,贵阳经开区税务局就向两家企业精准推送了包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在内的多项“政策包”,累计实现减税降费逾2000万元。

有力的税费红利为企业创新注入强劲动力。当前,贵阳险峰的多年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77项专利技术的成功落地,直接推动了国产高端数控系统实现对德国西门子产品的成功替代。2024年,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3.08亿,同比增长11.8%,产销创历史新高。

提升效益,有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好”管理

2025年,在美国“关税战”的影响下,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出口面临下滑的严峻挑战。但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此时却逆势上扬,在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成功斩获批量订单。

“以良好的财税管理提升企业效益,是穿越市场周期的关键。”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李卓洋介绍,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固产占比高、研发投入大、回款周期长的问题,这就导致企业应对市场突发性风险的能力较弱,特别是像“关税战”这样的“黑天鹅”事件。

贵州詹阳重工的海外客户遍布全球30余个国家,涉外业务占企业主营业务比重较大。之所以能有效抵御今年“关税战”的冲击,密码就在于他们自助构建的一套精细化财税内控体系。

“效益,说白了就是提高收益、降低成本。”李卓洋表示,对于前者,企业采用加大技术研发、开拓新产品新市场,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而后者则是利用科学管理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避免发生融资支出,同时规范税务管理,降低风险成本。

据李卓洋介绍,他们通过核算基础规范化,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确保会计核算准确无误,实现账实、账账、账表高度相符;税务管控全流程化,实施覆盖业务全链条的税务管控,严格审核上下游供应商及客户发票的合规性与真实性;岗位制衡机制化,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实行出纳与会计职责分离管理,形成有效的内部牵制;风险预警前置化,建立专业的财税政策跟踪解读及风险预警系统,对税负率、进销项匹配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控,实现涉税风险的前置识别与防控。

与此同时,为帮助像詹阳重工这样的制造业企业增强抵御全球贸易环境波动与行业周期挑战的底气,贵阳经开区税务局组建了“制造业税务管家”团队,根据制造业企业涉外业务特性梳理跨境税控操作指引,定期上门开展会计凭证规范化轮训;同时通过“政策推演”模拟关税变动场景,辅导企业财务人员精准拆分研发费用与生产成本边界。此外,根据“一企一策”制作“制造业税惠体检表”,按季为企业把脉政策适配度,确保企业精准快速享受各项政策。

如今,詹阳重工的各类设备在全球市场不断开疆拓土,走上了南极洲、走进了应急消防领域,甚至生产的高速多功能工程车还被引入到中东战场重建。

洞察时代,有响应高质量发展的“好”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在全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碳达峰战略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从简单追求数量和增速的发展,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首要目标的高质量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则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贵阳永青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正权说出他的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2020年,永青智控对标“国家级绿色工厂”相关要求,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基础设备上,企业启动“智能制造的数字工厂升级及产能提升项目”,通过生产线设备自动化数字化、仓储物流系统智能化、信息化改造优化提升生产效率,充分释放产能;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采用无铅焊锡和可循环、可降解材料,淘汰落后电机,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供绿色环保材料等措施提高产品环保性能,树立行业绿色制造标杆。

“过往在老百姓心中,制造业企业跟高污染、低效益等标签深度绑定。但现在,我们通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已实现了降耗与增值比翼齐飞。”据永青智控智慧工厂负责人吴正凯介绍,当前他们的TEC(万元产值能源消耗量折标煤)已从0.0103降到0.0078,年消耗量折合标煤仅300多吨,原生产和存储环节产生的固废也基本不见踪影,企业销售收入更是连续三年正增长。

在永青智控的绿色发展转型中,一项有趣的做法也引起了记者的兴趣。据企业财务负责人韩燕琴介绍,为了有效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他们将环境保护税等绿色税收的申报作为企业的自检手段,通过在核算申报中所形成的排放情况反推当前设备改造、总体布局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精准改进。

从生产体系到财税管理,多方努力快速推动着永青智控的绿色转型。不过在此过程中,一些涉税风险也在挑战着企业财税人员的神经:“由于环保专业性较强,财税人员有时会疏漏一些污染物排放口、污染种类信息,同时因为对应税污染物税目掌握也不熟悉,这些都会导致税额计算和申报的准确性,出现少申报纳税。”

“永青智控在环保税申报上的担忧对制造业来说并不罕见。一些企业甚至还会采用错误数据、选用错误核算方法、错误适用相关政策法规等方式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白云区税务局税政一股股长唐泽也详细介绍了当前部分制造业企业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涉税问题。

为有效防范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涉税风险,永青智控构建了“部门协同+专业赋能”的立体防控体系,通过成立由企业财务、环保、技术等部门组成的绿色转型专项组,明确数据采集、核算申报、政策审核的分工流程,减少录入误差;同时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税务合规专题培训,结合行业案例模拟申报操作,并与白云区税务局建立“一对一”沟通机制,针对设备改造等复杂场景获取最新的税惠政策精准解读。

得益于绿色发展和合规经营理念,过去几年,永青智控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等政策激励数千万元,企业环保税实现逐年递减近50%。

“一些企业认为,环保生产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效率。但永青智控的发展证明,坚持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与企业增收并不相悖。” 唐泽评价道。她认为,永青智控的发展,不仅阐释了“诚信纳税、合规经营”对企业的正向作用,也是对税务机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让经营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相关要求的最好印证。

“企业不仅要做时代的精准感受者,更要做时代的敏锐洞察者,这样才能赢得先机,赢取未来。”杨正权说,企业想紧跟时代,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严格按照国家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来规划企业经营发展道路,不管是投身高质量发展,还是坚持诚信纳税、合规经营,都是响应时代的一种具体实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