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抱着侥幸心理,没想到后果那么严重,现在终于明白合规经营、诚信纳税才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近日,贵州某体育器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杨某对上门开展后续辅导的税务干部感慨道。
从因税收违法陷入经营困境,到通过纳税信用修复重回正轨,A公司的经历是当地税务部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依法诚信纳税”的生动注脚。
回溯半年前,A公司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黔南州税务局稽查部门依法查处,除需补缴少缴税款、滞纳金及相应罚款外,纳税信用等级也直接降至最低的D级,同时还被列入“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被多部门联合惩戒。
“失信”的代价很快显现——个人出行受限,无法正常乘坐飞机、高铁;公司信用被银行降级,融资渠道收紧;更重要的是,公司已承接的一个重要项目也因失信而被迫搁置。各方面接连受阻,公司经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段时间真是焦头烂额,我真切体会到了税法的严肃性,违法失信不仅会受到法律的惩戒,更会限制经营发展。”杨某表示。
但是,税务干部在送达处理处罚决定文书时,同步向企业送达了《纳税信用修复告知书》,为企业指明整改方向。
了解到A公司的困难后,黔南州税务部门主动上门跟进,面对面为企业讲解信用修复路径,辅导企业足额补缴了全部的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并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制度,逐一梳理税收“红线”,重铸合规根基。
根据《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信息公布管理办法》的规定,缴清(退)税款、滞纳金、罚款,失信信息公布满六个月,且期内没有发生税收违法行为受到税务处理或行政处罚,便可申请提前停止公布。
在积极整改下,公示期满后,A公司向税务机关提出提前停止公布的申请,同时签署了《诚信纳税承诺书》,并进一步申请了纳税信用修复,最终,A公司的经营重新回到正轨。
黔南州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开展“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信息公布”“纳税信用评级”等工作,意在以“惩戒+引导”的方式,促使企业树立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意识,及时纠正违法行为,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未来,税务部门将持续加强政策辅导和风险监管,助力更多市场主体筑牢合规经营底线,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公平的税收环境。
(来源:黔南州税务局 熊智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