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红花岗区税务局立足基础事项管理业务,以中山分局为试点,聚焦申报质量、个体户治理、未办税户管理三个维度,以“三清治理”为抓手,着力疏通堵点、破解难点、消除盲点,有效筑牢征管基础。
讲清“申报管理”,擦亮数据质量“金名片”
瞄准纳税人“懂政策、会申报、报得准”目标,构建“多维宣传+靶向辅导”服务体系,确保源头数据质量。一是多维宣传全覆盖。打造“税务微课堂”,通过税费服务微信群定向推送政策解读20余期。创办“纳税人学堂”,聚焦新办户、重点税源户等群体需求,制作6期专题课程,覆盖900余户纳税人。在分局便民税费服务点开设“申报咨询专窗”,日均解答新办登记、注销流程等疑问30余条,打通服务“最后一米”。二是聚焦关键强辅导。为新办企业配备“辅导专员”,通过远程桌面指导、视频演示等方式,完成“开业第一课”“首次申报全流程”辅导,累计服务156户新办企业实现“开门稳”。为重点税源企业组建“政策智囊团”,结合企业经营特点与行业风险特征,为12户企业开展专项风险提醒47次。精准施策下,中山分局申报准确率从试点前80%跃升至97.09%,个税全员申报率、房土二税覆盖率均破99%,逾期申报率大幅下降,开票与申报数据不一致率从20%压减至2.98%,数据“真、准、全”成为新常态。
理清“个体乱象”,激活小微发展“新动能”
针对个体户“假登记、假申报、假发票”痛点,以“数据协同+动态监管”破题,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一是协同联动明底数。联合辖区5个街道办建立“月交换、季比对”机制,每月动态获取个体工商户租金缴纳、日均客流量等关键经营指标,每季度开展经营地址实地核验。同时,联动市场监管、社保、公安等部门,整合注册信息、社保参保、治安备案等数据,建成包含7791户个体户的“一户一档”动态数据库。建立“注册地址异常”“经营活跃度”等8个指标模型,依托税务地图和5C5R指标监控,筛查重复登记地址、一址多户以及纳税人开票率、开票额度、开票集中月份等情况,精准把控其经营情况和业务频率等。筛查“一址多户”风险户43户,清理长期无实际经营“空挂户”38户,实现登记信息“去虚存实”。二是动态监管促规范。针对“网红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经营隐蔽、传统定额难匹配的特点,建立专项监测模型,通过采集抖音、美团等平台商户流量数据,并调取电子支付流水、燃气水电消耗等数据进行交叉验证,精准识别“低定额高流水”等异常。通过专项监测模型动态反馈数据,机动调整应对策略,累计调整定额72户,转换征收方式4户,既守住税基,又让诚信经营户“轻装上阵”。
扫清“未税盲区”,织密监管服务“防护网”
着力破解未办税户“无清查、易漏税、高风险”难题,借“画像识别+分级管理”攻克,推动“应管尽管”。一是“三步画像”锁目标。首步筛线索,依托自助创建的“经营迹象测算模型”,扫描“大额受票、高频代开”等线索,初步筛查出有实际经营却未办税的疑点主体213户。二步判规模,打通公安、市监、人社数据壁垒,比对企业年报、用工信息、资产总额等要素,预判经营规模与销售额。三步绘全貌,整合登记时间、网络经营痕迹等信息,为每户绘制“数据画像”,建立涉税与未涉税市场主体台账,为精准监管奠定基础。二是“三级分类”精管控。根据风险画像结果,实施分级管理,对“高频受票+大额代开”等高风险户,由“党员先锋队”包干负责,“点对点”上门核查与政策宣讲,确保3个工作日内完成信息确认;对主要依托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的中风险户,采取动态跟踪模式,通过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按月推送提示信息,并更新经营数据;对零星发生经营行为的低风险户,依托“税务+社区”网格员送政策,引导其发生涉税行为时主动确认信息。目前已将146户未办税户纳入监管,让“隐形经营”无所遁形。
(国家税务总局遵义市红花岗区税务局:张燕、杨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