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雄恩,1992年出生,20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参加工作,现任独山县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分局长,曾担任驻村干部,八年从税路,他始终以“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为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凡篇章。
荒山播火种,瘠土育新苗
2019年的冬天,寒风裹挟着萧瑟,作为县局最年轻的党员,陆雄恩被选派到秀峰村担任驻村干部。报到当天,村第一书记就将厚厚一沓资料递到他手中,目光里满是信任与重托:“雄恩,打屯组就交给你了。176户贫困户,多是老弱病残,基础最差、矛盾最多。这个‘硬骨头’,就交给你这位年轻的党员同志了!乡亲们的盼头也都在你身上了。”那一刻,望着远处贫瘠山峦和低矮土房,那份“厚望”的分量沉甸甸压在心口,却也点燃了他胸中的火焰。
打屯组深处山坳,辍学阴云笼罩着孩子们。包保户老李家的情况让人揪心,其女儿小敏寒窗苦读,高考过了二本线,可动辄5000-6000元的大学学费却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陷入绝境。更绝望的是,老李两口子已经过了60岁,无法为助学贷款担保。小敏红肿着双眼找到他:“陆大哥,我的大学梦……是不是碎了?”那一刻她眼中的光芒几乎熄灭。公职身份让他无法担保,但他怎能袖手旁观?当即拉着她直奔村治保主任家,恳切陈情:“老主任,小敏是咱村飞出的金凤凰,拉她一把,就是给全村孩子树个榜样!”几番肺腑之言,老主任动容签下担保书。为让小敏志愿不留遗憾,他连夜托朋友请来专业指导老师;又向局里发出了爱心倡议,党员同志们率先响应,短短两天就募捐万余元生活费。一个月后,小敏捧着贵州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身影如同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在村里激起希望的涟漪。后来小敏一家到村委会感谢时,他深深体会到,这四方援手托起的,不仅是一个大学生的未来,更是党的温暖在基层传递的希望之光。
希望的种子破土而出,但连接外界的道路却如绳索般扼住村庄咽喉。村里决定修一条2.5米宽的产业路,却需占用几十户零散菜地。施工队刚进场,便被群情激愤的村民团团围住:“这是祖辈传下的命根子,凭啥说占就占?”锄头、扁担在阳光下晃动,场面一触即发。施工队长满头大汗找到他:“陆网格员,你是党员,快想想办法!我们快顶不住了!”他疾步冲入人群中央,顶着压力大声疾呼:“乡亲们!这路不是割大家的肉,是给子孙后代栽摇钱树啊!”群众立刻安静了下来,他马上走进菜地,指着张叔家滞销的辣椒:“这条路不通,您家辣椒每斤少卖8毛钱。”又对李婶说:“等冷链车能开进来,您家西兰花能直供贵阳超市。”转身召集村民代表开大会:“占的地后续如何划分,以后如何补偿,今晚就讨论了,明天出结果!”后来,在会上,他给群众掰着指头一笔一笔算长远账:“路通了,菜价能翻番,娃娃上学少遭罪!”汗水湿透衣背,喉咙沙哑疼痛,但党员干部就是要为群众请命的信念支撑着他:必须打通这条希望之路!最终,那些布满沟壑的脸庞,从愤怒到犹疑再到松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颤巍巍举起手:“陆干部为咱好,咱信他!”道路顺利贯通那天,村民们自发聚集在路边,老支书用力拍着他的肩:“雄恩,你让打屯组信了,党员带头,群众跟上,抱成团,石头也能焐热!”
希望的星火,终成燎原之势。他带领村民垦荒种植果蔬菜叶,对接单位包销。荒废的坡地披上绿装,第一茬蔬菜上市时,村会计老杨蹲在地头,粗糙的手抚过鲜嫩菜叶,泪光闪烁:“这地里,真能长出‘金疙瘩’!”如今,打屯组果蔬种植面积达500亩,户均年增收4000余元。离村那天,村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老支书语重心长地说:“雄恩啊,你给咱村带来的不只是路和钱,是心里那盏不灭的灯!是组织给咱们带来的希望!”这份沉甸甸的认可,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员这个身份的重量。
暗夜举星火,微光引归途
回到县局以后,在组织的培养下,他很快走上了副科级领导岗位,但大家叫他更多的不是“陆局”却是“灭火队长”。但凡遇到征纳僵局,总有人说:“快找陆雄恩!”这声呼唤是压力,更是信任的托付,让他更感受到肩上“希望”二字的分量。
2024年,百泉分局转来一个“烫手山芋”给他:一家建筑公司与分包施工人因陈年工程款对簿公堂多年,法院判决债务结清,但施工人应开具的巨额发票却悬而未决。支付方愤懑难平,而施工人岑某更是火冒三丈。初次约谈,其拍案而起,声振屋瓦:“法院怎么判,我就怎么办!没判我开发票,你们凭什么?有本事让他们再去告!”气氛剑拔弩张。接手后,他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棘手,这不仅是业务难题,更是信任危机。他迅速召集分局几位年轻党员干部,成立临时“党员攻坚突击队”,一头扎进故纸堆,合同条款、判决书、流水凭证铺满案头。深夜灯光下,他带领着分局的年轻党员逐字推敲,梳理出关键:虽债务结清,但应税行为确凿无疑。然而岑某闭门谢客,僵持之际,他想起驻村时“熟人好说话”的经验。联合岑某所在社区书记多次登门,从社区治理聊到企业发展,从法律义务谈到诚信口碑。社区书记一句“老岑,陆局是真心帮咱理清事,不是找茬”,如春风化雨。终于,岑某肯坐下倾听政策解读。当看清《税收征管法》与发票管理办法的明确规定时,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最终不仅主动补缴税款,更亲自将发票送到建筑公司负责人手中。对方紧握他的手:“岑总,这张票,等了太久!”一场经年的干戈,终化为税企和谐的玉帛。
此案过后他仍进行思考:一线涉税费争议如野草,需长效机制根除。于是,他牵头组建“税费争议化解党员先锋队”,并创新联合社区、乡镇司法所,打造“税情联络室”。小小联络室,成了化解矛盾的“缓冲带”与服务群众的“连心桥”,2024年成功化解夫妻离婚后子女教育扣除争议5起,解决不动产发票历史遗留问题12起,响应涉税诉求6件,确保群众急难愁盼“有处说、有人管、有回声”,他还带领所在分局荣获“贵州省枫桥式优秀建设单位”称号。锦旗无言,但“为民解忧 税务先锋”八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无声诉说着他们用党员的担当和专业点燃的信任之光,为基层治理注入的和谐希望。
税海显担当,征程见赤诚
作为第二税务分局的局长后,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全县80%的税收任务压在肩头,重点税源管理如履薄冰,一丝疏漏便是巨浪滔天。他也深知,自己是全局组织收入的最后防线,更是大家心中的希望灯塔。这份重托,考验的不仅是业务能力,更是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担当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2025年第一季度,面对组织收入不够理想的困境,他思考“守土”更需“拓源”。经过分析发现当前国有土地出让金管理呈现地块权属不清、契税申报滞后的痛点,如乱麻缠身,潜在风险巨大。面对困局,他深夜伏案,灵光乍现:何不以国有土地出让金管理为抓手,构筑契税征管的“前哨站”?思路既定,他带领团队冲锋一线,跑遍自然资源局、财政局、住建局,协调数据共享,有时为了一个关键数据要跑上三五趟。嘴皮磨破了,鞋底磨薄了,构建起“土地出让-价款入库-契税监控”动态模型。模型甫一运行,就发现了“未缴及未足额缴纳契税、印花税”异常风险企业9户。约谈时,某企业财务总监反应激烈:“陈年旧账,翻它做什么?这是刁难!”面对高压,他沉心静气,连夜梳理出政策文件和异常数据信息,并绘制清晰易懂的权属演变与纳税义务时间轴。次日,他把厚厚一沓材料摊开,并为该总监逐条对照分析,面对着铁证如山、政策明晰的情况,财务总监从愠怒到沉默,最终长叹一声:“陆局,我服!你们这功课做得比我们自己还细。”该企业最终补缴税款及滞纳金700余万元。这场硬仗,不仅堵塞了漏洞,更以专业赢得尊重。今年以来,通过国有土地出让金联动征管,他带领分局组织清缴欠付国有土地出让收入560万元,同比增长438%,组织查补契税印花税入库5100万元。捷报传来,分局年轻党员小李激动得跳起来:“陆局,跟着您,才知道‘不可能’仨字,就是等着被咱们拆穿的!”那眼中跳动的,正是攻坚克难、使命必达的希望之火,也是年轻党员在实战中历练成长的喜悦之光。
愿作长明火,照彻希望路
回望来路,从被村支书寄予厚望的年轻网格员,到被同事呼唤的“灭火队长”,再到挑起全县收入重担的分局长,身份在变,岗位在变,但初心如磐:他始终愿做那粒被组织需要、被群众信任、被同事期待的不灭火种。
有人问他:“总被当成‘最后的希望’,不累吗?”怎能不累!驻村时面对村民的质疑和修路的冲突,协调解纷时遭遇纳税人的怒吼和闭门羹,抓收入时面对巨额任务的焦虑和政策攻坚的艰难……每一次都感到肩头千钧重担。但每当疲惫、彷徨甚至想要退缩的时刻,他总会低头看看胸前的党徽,想想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想想小敏从医科大学发来的“陆大哥,我当上学习委员了!”的暖心短信,还有小李们在攻坚后畅快的笑声,纳税人化解矛盾后由衷地感谢……这点累,便化作了无价的甘甜。
他说母亲常对他说:“雄恩,能被人指望,是福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也说:“这份福分,是组织的信任,是人民的期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它在于:当组织需要、当群众身处至暗时刻、但难题看似无解时,作为一名党员,必须挺身而出,以绝对的忠诚、专业的素养、担当的精神和为民的温度,将那些看似熄灭的希望之火重新点燃、小心呵护、传递下去!这火种传递的,远不只是税款与政策,更是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实实在在的期盼之光!前路漫漫,我愿永远燃烧,在寒夜中散发党员赤诚的微热,在迷雾中投射信仰坚定的光亮,让这承载希望的火炬,在我们税收现代化的壮阔征途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来源:独山县税务局 梅靖杰)